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教学教研 >> 高效课堂 >> 内容

关注教学“七性” 构建高效课堂

   

  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系统,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。上好一堂课,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,特别是教学设计、教学环节、教学行为、课堂教学类型、教学策略等因素。在此基础上,加以灵活、综合地运用。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一堂课,应努力做到:

    一、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

   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,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点。课堂教学目标要全面,不能唯知识,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作到知识与技能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内在统一。具体地讲,在备课与上课时,不能只考虑“知识目标”,眼中只有“知识点”,而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,以及教学展开过程中“生成”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,并且要重“过程”与“方法”的设计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,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,培养完整的人,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。

    二、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

    好课必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下最大的功夫,要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。只有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,使其产生迷惑、兴趣、求解的问题,才有可能使学生打开思路、积极思维,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    三、体现知识学习的建构性

  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,知识是主动建构的,而不是被动接受的。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,知识是不可能由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。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,学习环境要由情境、协作、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。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,师生、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,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。因此,不能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,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。

    四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

   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,因此,任何“好课”在教学方法上理应体现这种精神和原则。尽管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是基本参照,但是我们不能“教条式”地理解,而应把这种精神和原则同具体的学科特点相结合,如语文重在朗读、欣赏、体悟,因此多选择情境教学法、感悟法、欣赏法等;数学重在分析、推理,重在培养学生的“建模”能力,因此就选择比较严谨的、逻辑性强的方式;理化重在试验操作、科学探索过程、科学方法,因此常运用发现法、实验法等。

    五、加强教学的互动性

   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,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的互动性。一般而言,教学互动是一个由多种互动方式构成的整体,它包括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和群体互动三个方面。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三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,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。师生互动动在哪里?要在学生的需要处互动,在学生困惑处互动,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。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,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1.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,教师的角色决不能是权威,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,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加入与学生的交流。2. 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,因为在教学中互动是多层次、多方面的,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,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。3.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,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,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。

    六、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

    课程与教学应该考虑知识的不确定性,允许教师在“互动”、“对话”中对课程的“创生”、“动态生成”、“改造”,鼓励个体化地富于创造性地学习,而不是把知识及其学习作为满足预定目标的尝试。因此,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考虑教学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,而应更重视教学的“生成性”,把教学看成是一个活的、流动的过程。

    七、关注学生智能的多元性

    传统教育教学过分强调“统一要求”,一贯用“一把尺子”衡量所有的学生,忽视甚至害怕进而试图抹杀“差异”。多元智能理论为当今课程与教学的“多元性”提供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依据。教学中要尊重人的差异性、多样性、独特性,重视“当事人”独特的感受、体验、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,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等。

作者:岐山中学 来源:岐山中学
相关文章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揭阳岐山中学初中部(www.jyqsxx.net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